“志與風塵隔”的出處是哪里
“志與風塵隔”出自宋代釋文珦的《過野人居》。
“志與風塵隔”全詩
《過野人居》
宋代 釋文珦
閒人無外事,飯余聊散策。
路逢一老公,疑是避秦客。
招攜過別墅,茅茨翳桑麥。
唯聞雞犬聲,了無車馬跡。
自言入山來,居然長兒息。
身將云木親,志與風塵隔。
屋邊種桃李,無言花自拆。
原上耦耕人,將非是沮溺。
遺世乃全真,何為牽物役。
從此數相尋,幽期竟難易。
《過野人居》釋文珦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過野人居》是宋代釋文珦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過野人居
閑人沒有外事,吃飯后隨意散步。路上遇見一個老人,疑似躲避秦國使者。他邀請我去他的別墅,茅屋下遮蔽著桑麥。只聽見雞犬的聲音,看不到車馬的痕跡。老人自言自語說,他居然長時間沒有聽到兒童的聲音。他把身體和云、樹緊密聯系,志向與塵世隔絕。房屋旁邊種植著桃樹和李樹,無言中花朵自然綻放。原野上有一對夫婦在耕作,看起來并非墮落之人。他們放棄世俗而追求真理,為何仍被牽制于物質的束縛。從此之后,數次相約,幽會竟變得困難而不易。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詞以寫景的方式展示了一個閑人偶遇一位野人的情景。詩人通過描繪野人的生活環境以及他與世隔絕的心態,表達了對追求自由和超脫塵世的向往。同時,詩中也暗示了世俗的束縛和物欲的困擾,以及追求真理的艱難。
詩中的野人居住在別墅中,茅屋下遮蔽著桑麥,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他與云、樹緊密聯系,將自己的身體與自然界相融合,表達了超脫塵世的心態。而房屋旁的桃樹和李樹自然綻放,無需言語,寓意著自然的美好與自由。
詩中的夫婦在原野上耕作,他們放棄世俗,追求真理。然而,詩人卻思考著為何他們仍然受到物質的束縛,無法完全解脫。這反映了詩人對人們在現實中追求真理的種種困難和挑戰的思考。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和人物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自由、追求真理和超脫塵世的向往,同時也揭示了現實世界中物質的束縛和追求真理的艱辛。通過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關系的思考,詩人表達了對自由和真理的渴望,同時也呈現了現實世界中的困境和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