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知儻來”的出處是哪里
“功名知儻來”出自宋代趙汝鐩的《有客》。
“功名知儻來”全詩
《有客》
宋代 趙汝鐩
青春挽不回,白發摘不盡。
減圍羞敝帶,照面怯皎鏡。
功名知儻來,肯問終南徑。
榮枯默有數,豈待蓋棺定。
人世如夢幻,具眼須猛省。
毋為塵埃役,而改山林興。
亭前富葵花,隔簾烜紅影。
雨余老苞困,欲謝若未忍。
有客適過秋,對此惜芳影。
從事在青州,呼兒往三請。
《有客》趙汝鐩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有客》是宋代趙汝鐩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有客
青春挽不回,白發摘不盡。
減圍羞敝帶,照面怯皎鏡。
功名知儻來,肯問終南徑。
榮枯默有數,豈待蓋棺定。
人世如夢幻,具眼須猛省。
毋為塵埃役,而改山林興。
亭前富葵花,隔簾烜紅影。
雨余老苞困,欲謝若未忍。
有客適過秋,對此惜芳影。
從事在青州,呼兒往三請。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光陰流逝、歲月不可挽回的感慨和對生命價值的思考。詩人借自然景物和人生經歷,表達了對青春、功名和榮枯的深思,以及對人生的警醒和對自然的追求。
賞析:
詩詞以對比的手法展現了青春逝去和衰老的無可挽回性。詩中的\"青春挽不回,白發摘不盡\"一句,表達了時光不可逆轉的現實,而\"減圍羞敝帶,照面怯皎鏡\"則描繪了衰老帶來的自卑和怯懦。詩人通過對功名和榮枯的思考,表現了對名利浮華的冷靜態度,提出了對人生意義的深思。\"人世如夢幻,具眼須猛省\"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的覺醒,呼喚人們應該認真面對生活并思考其中的真諦。
詩詞的后半部分則描繪了詩人對自然的向往和追求。\"毋為塵埃役,而改山林興\"表達了詩人愿意擺脫塵世的束縛,追求山林寧靜的心境和自由的精神。\"亭前富葵花,隔簾烜紅影\"展示了一幅富有生機和美麗的自然景象,而\"雨余老苞困,欲謝若未忍\"則表達了詩人對自然中生命的堅韌和執著。
最后兩句\"有客適過秋,對此惜芳影。從事在青州,呼兒往三請\"描寫了詩人與客人相逢的情景,表現了詩人對友誼和交往的珍視和渴望。同時,也透露出詩人從事官職的身份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整首詩詞通過對青春逝去、衰老和人生意義的思考,以及對自然和人情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對生命和自由的追求,呼喚人們要珍惜時光,思考人生的真諦,并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