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自知非”的出處是哪里
“人老自知非”出自宋代舒岳祥的《蝶軒讀易幾》。
“人老自知非”全詩
《蝶軒讀易幾》
宋代 舒岳祥
負薪收芋栗,捫虱曝荊扉。
落日烏行亂,清霜杏葉飛。
歲窮終有復,人老自知非。
兀兀窗西夜,吾方理易幾。
《蝶軒讀易幾》舒岳祥 翻譯、賞析和詩意
《蝶軒讀易幾》是宋代舒岳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負著薪柴,收拾芋和栗子,
捉虱子,曬曬門前的荊扉。
夕陽下烏鴉飛亂,
清晨的霜露使杏樹葉子飄零。
歲月流轉,窮困終將結束,
人老了會自知不再年輕。
黃昏中,我獨自坐在窗邊,
整理著易經的書籍。
詩意和賞析:
《蝶軒讀易幾》以一種淡泊、靜謐的態度描繪了生活中的平凡場景。詩人以簡約的詞句表達了對生活的感悟和對人生的思考。
首先,詩人通過描寫負薪收芋栗、捫虱曝荊扉等日常勞作的場景,展現了平凡勞動的辛勤和細致。這一描寫既體現了詩人的親近自然、熱愛生活的態度,也表達了對勞動的尊重和珍視。
其次,詩中的景物描寫通過對夕陽下烏鴉飛亂、清霜杏葉飛的描繪,展示了時光的流轉和自然界的變化。這種景物描寫與詩人對歲窮終有復、人老自知非的感悟相呼應,表達了人生無常和時光流轉的主題。
最后,詩人描述了自己獨自坐在窗前整理易經的場景,突顯了詩人對學問和思考的追求。這種對易經的關注和研究,體現了詩人對智慧和人生意義的思索,同時也傳遞出一種追求內心寧靜與智慧的心境。
整首詩詞以平實的語言展示了日常生活中的細枝末節,通過對生活瑣事的描繪,傳遞出對勞動、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領悟。融入了對歲月流轉和人生意義的思索,同時體現了對知識和智慧的追求。整體而言,這首詩詞表達了一種淡泊寧靜、追求智慧和對生活的熱愛與珍視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