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延七月期”的出處是哪里
“哀延七月期”全詩
《德宗皇帝挽歌詞四首》
唐代 白居易
執象宗玄祖,貽謀啟孝孫。
文高柏梁殿,禮薄霸陵原。
宮仗辭天闕,朝儀出國門。
生成不可報,二十七年恩。
虞帝南巡后,殷宗諒暗中。
初辭鑄鼎地,已閉望仙宮。
曉落當陵月,秋生滿旆風。
前星承帝座,不使北辰空。
業大承宗祖,功成付子孫。
睿文詩播樂,遺訓史標言。
節表中和德,方垂廣利恩。
懸知千載后,理代數貞元。
夢減三齡壽,哀延七月期。
寢園愁望遠,宮仗哭行遲。
云日添寒慘,笳簫向晚悲。
因山有遺詔,如葬漢文時。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