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惆悵同安何處所”的出處是哪里
“惆悵同安何處所”出自宋代陳文蔚的《十一月十四夜誦康節詩至憶弟三首潸然有感》。
“惆悵同安何處所”全詩
《十一月十四夜誦康節詩至憶弟三首潸然有感》
宋代 陳文蔚
人生雖是有愚賢,到底天倫只一般。
惆悵同安何處所,不堪歲暮更天寒。
《十一月十四夜誦康節詩至憶弟三首潸然有感》陳文蔚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十一月十四夜誦康節詩至憶弟三首潸然有感》是宋代詩人陳文蔚所作。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對逝去親人的思念之情。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人生雖是有愚賢,
到底天倫只一般。
惆悵同安何處所,
不堪歲暮更天寒。
詩意:
這個世界上,無論人生的智慧與愚昧,最終都只是平凡的存在。作者感到憂慮和失望,思念著與他生活在一起的親人,但現在他們已經離去。他感嘆歲月匆匆,日漸寒冷。
賞析:
陳文蔚以簡潔而含蓄的語言表達了人生的真實和無奈。他通過對人生智慧與愚昧的對比,傳達了一種深沉的悲傷情緒。他意識到無論我們在人生中取得多少成就,最終都只是平凡的存在,天倫之樂也只是短暫的。在歲末寒冷的時刻,作者對逝去的親人感到格外思念和心痛。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人生和親情的思考,以及對時光流逝和歲月不息的感慨之情。
這首詩以簡短的篇幅展現了作者的情感,文字簡練卻意味深長。它揭示了人生的無常和有限,呈現出一種對現實的深沉思考和對逝去親人的深深懷念之情。通過這首詩,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內心深處的憂傷和對人生的思考,引發讀者對生命的珍視和對親情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