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石渠新水長”的出處是哪里
“雨后石渠新水長”全詩
《道山風雨》
宋代 項安世
年華澹滟滿皇州,時節凄涼限勝游。
雨后石渠新水長,風前蕓閣晚香愁。
不堪高點梅花老,強倚千絲柳帶柔。
又是長安一百五,春陰漠漠未能休。
《道山風雨》項安世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道山風雨》是宋代詩人項安世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歲月悠悠滿皇都,季節凄涼限勝游。雨后石渠水流長,風前蕓閣晚香愁。梅花凋零高處恨,柳絲依依柔帶留。又是長安一百五,春陰漠漠未曾休。
詩意:
《道山風雨》以長安城為背景,描述了春天的景色和人們的心情。歲月流轉,春天來臨,但長安城中的景色卻凄涼寂靜,游人紛紛離去。雨后,石渠里的水流變得更長,蕓閣前的花香在傍晚時分愈發令人感到憂愁。梅花凋零的景象讓人心生怨恨,而垂柳柔軟的絲線則帶有一絲依戀之情。長安已經過去了一百五十年,然而春天的陰霾仍未散去。
賞析:
《道山風雨》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凄涼景色和人們的離愁別緒。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寫來表達人物的情感,使得讀者能夠情景交融地感受到作者內心的憂傷和無奈。詩中的長安城是一個象征,代表著時光的流轉和人事的更迭,而春天的到來則成為人們心靈的映照。詩人通過描寫雨后的石渠水流和風前的蕓閣香氣,以及凋零的梅花和垂柳的柔軟,傳達了一種對逝去時光的懷念和對未來的期許。整首詩以朦朧的意象和凄美的情感構建了一種離別與寂寞的氛圍,讓人們在閱讀中感受到歲月的無情和生命的短暫,同時也引發對美好時光的珍惜和對未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