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為盤游亂紀綱”的出處是哪里
“首為盤游亂紀綱”出自唐代同谷子的《五子之歌》。
“首為盤游亂紀綱”全詩
《五子之歌》
唐代 同谷子
邦惟固本自安寧,臨下常須馭朽驚。
何事十旬游不返,禍胎從此召殷兵。
酒色聲禽號四荒,那堪峻宇又雕墻。
靜思今古為君者,未或因茲不滅亡。
唯彼陶唐有冀方,少年都不解思量。
如今算得當時事,首為盤游亂紀綱。
明明我祖萬邦君,典則貽將示子孫。
惆悵太康荒墜后,覆宗絕祀滅其門。
仇讎萬姓遂無依,顏厚何曾解忸怩。
五子既歌邦已失,一場前事悔難追。
《五子之歌》同谷子 翻譯、賞析和詩意
《五子之歌》是一首唐代詩詞,作者是同谷子。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邦惟固本自安寧,
臨下常須馭朽驚。
何事十旬游不返,
禍胎從此召殷兵。
酒色聲禽號四荒,
那堪峻宇又雕墻。
靜思今古為君者,
未或因茲不滅亡。
唯彼陶唐有冀方,
少年都不解思量。
如今算得當時事,
首為盤游亂紀綱。
明明我祖萬邦君,
典則貽將示子孫。
惆悵太康荒墜后,
覆宗絕祀滅其門。
仇讎萬姓遂無依,
顏厚何曾解忸怩。
五子既歌邦已失,
一場前事悔難追。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國家淪亡和前事悔恨的情感。以下是對詩意和賞析的分析:
這首詩詞以國家安危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內憂外患以及自身作為一份子孫的憂慮和悲憤之情。詩的開篇,作者堅信國家的安定福樂取決于鞏固自身的基礎,而臨危時刻需要有明智的領導來振奮民心。然而,過去的錯誤決策已經導致了禍亂的發生,國家陷入了危機之中,亂世將至。
接下來的幾句詩中,作者描繪了酒色、聲音和禽鳥的喧囂,以及建筑物的破壞,表達了社會的混亂和動蕩。在這樣的背景下,作者呼吁君主和統治者們靜思歷史,以便了解保持國家穩定的重要性。如果君主們不能汲取教訓,國家將無法幸免于滅亡的命運。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陶唐時期的理想國家冀方,表示當時的年輕人并不理解歷史和思考。然而,現在看來,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過去的事情是如何導致了如今的局勢混亂和紀律失序。這一切都源于盤游紛亂、紀綱不振的時代。
作者在最后幾句中表達了對國家的憂慮和悔恨之情。他追憶了曾經輝煌的祖先和典章制度,但太康時期的滅亡使得國家陷入荒蕪,宗族衰落,祭祀終止。國家失去了仇讎,萬姓無處依靠,顏厚(指充滿憂慮的表情)也無法解決困境。五子合唱之歌是對國家的挽歌,一切已經無法挽回,過去的錯誤和遺憾無法彌補。
《五子之歌》以其深沉的悲憤和對國家命運的警示,展現了作者對唐代亂世的觸動和憂心忡忡。這首詩詞通過描述國家的淪亡和前事的憂愁,喚起讀者對歷史教訓的重視,并思考如何避免再次重蹈覆轍。它也是對時代的警示,呼喚統治者們要警醒并采取正確的措施來保護國家的安寧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