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蕭遐邇荷龍光”的出處是哪里
“露蕭遐邇荷龍光”出自宋代蘇頌的《和王禹玉相公三月十八日皇子侍宴長句三首》。
“露蕭遐邇荷龍光”全詩
《和王禹玉相公三月十八日皇子侍宴長句三首》
宋代 蘇頌
奉宸班近殿中香,人在金鑾日月旁。
魚藻君臣同愷樂,露蕭遐邇荷龍光。
已聞幼海歌重潤,更得清風誦十章。
嘉會古今應罕遇,未饒西母白云觴。
《和王禹玉相公三月十八日皇子侍宴長句三首》蘇頌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王禹玉相公三月十八日皇子侍宴長句三首》是蘇頌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奉宸班近殿中香,
人在金鑾日月旁。
魚藻君臣同愷樂,
露蕭遐邇荷龍光。
已聞幼海歌重潤,
更得清風誦十章。
嘉會古今應罕遇,
未饒西母白云觴。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皇子在三月十八日的盛大宴會上的景象。宴會上的氛圍莊重而喜慶,場景璀璨輝煌。君臣們歡聚在宴會的殿堂,享受著美食和美酒,圍繞著皇子展開歡樂的活動。周圍彌漫著芳香的氣息,仿佛置身于金鑾寶座的光輝之中。皇子的歌聲如水波蕩漾,清風吹拂著每一個人,吟誦的聲音傳遍了整個宴會場景。這樣的盛會非常難得,既是對古代盛世的致敬,也是對當下的珍貴時刻的珍視。而西母白云觴,指的是盛宴上未能享用的美酒,意味著盛宴的富饒和美好。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盛宴場景的描繪,展現了皇子的威儀和榮耀。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以形容詩人對盛會的贊美之情。金鑾、日月、龍光等形象的運用,營造了一種莊嚴而華美的氛圍。詩中還描繪了宴會的喜樂場景,通過魚藻、愷樂等詞語,表達了君臣們的歡聚和快樂。幼海歌重潤、清風誦十章等描寫,使詩詞更富有音樂性和節奏感。最后的西母白云觴,則以一種留白的方式,給人以遐想和意境的延伸。
整首詩詞充滿了對盛會的贊美和對美好時刻的珍視之情,展現了作者對皇子的祝福和對盛世的向往。同時,詩詞也通過形象的描繪和細膩的修辭,給讀者帶來了視覺和聽覺上的享受,使人仿佛置身于盛會之中,感受到盛世的莊嚴和喜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