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賻贈官其子”的出處是哪里
“賻贈官其子”出自宋代趙時瓈的《題陳少陽先生上書稿后》。
“賻贈官其子”全詩
《題陳少陽先生上書稿后》
宋代 趙時瓈
胡馬昔長驅,高屋建瓴水。
權奸誤國家,和議甘骫骳。
遂令九廟尊,冒沒在棘枳。
帶甲百余萬,一嘯自披靡。
堂堂諫議公,屹若頹波砥。
叩閽斥時宰,不惜用一死。
此死不足道,聞者自興起。
一木支大廈,於時不可爾。
使早定大計,何物摩壁壘。
可憐紹興間,賻贈官其子。
我得睹遺稿,感慨寧已矣。
千載凜如生,作者書紙。
《題陳少陽先生上書稿后》趙時瓈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陳少陽先生上書稿后》是宋代趙時瓈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胡馬昔長驅,高屋建瓴水。
權奸誤國家,和議甘骫骳。
遂令九廟尊,冒沒在棘枳。
帶甲百余萬,一嘯自披靡。
堂堂諫議公,屹若頹波砥。
叩閽斥時宰,不惜用一死。
此死不足道,聞者自興起。
一木支大廈,於時不可爾。
使早定大計,何物摩壁壘。
可憐紹興間,賻贈官其子。
我得睹遺稿,感慨寧已矣。
千載凜如生,作者書紙。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時局的憂慮和對正直公正的贊賞。詩人趙時瓈在詩中提到了胡馬長驅,指的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帶來的戰亂;高屋建瓴水則是指權貴階層的奢華生活。詩中譴責了權奸誤國、和議無益的行為,表示對國家命運的擔憂。
詩中提到的九廟尊,指的是尊崇的神廟,但卻被權貴們所忽視;百萬帶甲的軍隊一朝覆滅,象征著國家的衰敗和軍事力量的潰散。趙時瓈稱贊諫議公的形象,他堅定而正直,即使面對艱難的時局,也毫不退縮,他敢于直言諫諍,即使冒著一死的危險。
詩人認為自己的死并不足道,只要有人聽到他的聲音,就會振奮起來。他比喻自己為一根支撐大廈的木頭,表示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無法撼動當時的強權。他呼吁早日制定大計,克服困難和障礙。
最后,詩人表達了對紹興時期的懷念和對陳少陽先生的贊賞。他感慨地說自己有幸看到了陳少陽先生的遺稿,對其作品的卓越之處感到敬佩。他認為這些文字千載不衰,與作者本人一樣令人肅然起敬。
整首詩詞以豪放慷慨的筆調,表達了對時局的憂慮和對正直公正的追求,同時展現了對陳少陽先生的敬佩和對過去時代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