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人適合自學注會
什么樣的人適合自學注會
擁有自學能力的人才適合自學注會,因為自學是沒有老師來輔助大家學習的,每件事都需要你自己來控制,你需要為考試收集相關的信息和學習材料,你需要有很強的自控力和執行力。
1.是否具備自學能力
自學是沒有老師來輔助大家學習的,每件事都需要你自己來控制,你需要為考試收集相關的信息和學習材料,你需要有很強的自控力和執行力。
如果考生自己制定的學習計劃不是每天都能完成,坐不住板凳,學習一段時間就玩手機,那么你真的不適合自學。
考生能夠隨時監督自己,每天按時完成學習計劃,自學才會成功。
2.是否有學習基礎
如果大家有事務所工作經驗,對于注會的學習上就有一定的優勢。對于審計這樣專業性強的學科,如果有相關的經驗,相對容易理解。
但是,如果你沒有事務所的經驗和會計專業的基礎,不建議你選擇自學考試。
3.是否有足夠的時間
對于上班族和媽媽級的考生來說,時間是非常寶貴的。通常,他們忙于工作,很難有一個完整的空閑時間來深入學習。考試科目很多,難度也很大。
不是簡單學一學就能通過的。如果考生的備考時間不夠,建議上輔導課按照專業階段輔導課程進行學習。有專業的老師幫助你把握備考方向,總結考點,讓大家的備考更加輕松高效。
注會自學會遇到的問題
1.學習問題不能及時解決
在注會備考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疑難雜癥。如果沒有專業老師的指導,這些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積少成多,就成了大問題。但有了專業老師的指導,我們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收獲的不僅是知識點,還有效節約了時間成本。
2.課程規劃不合理
注會考試科目為“6+1”,專業階段各科目章節較多;有的章節內容豐富,難度大,耗時長,有些章節是非重點章節,不需要花太多時間。這個時候,跟著老師系統學習就很重要了。
3.教材抓不住重點
注會每年都會生成新的教材,新教材會在舊教材的基礎上做一定的改變。自學考生在備考過程中通常會提前備考,但對考試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變化,并不知情,更沒有辦法清楚了解未來的考試趨勢和相關政策的變化。
自學注會的方法
1.制定學習計劃
分為總體計劃和每日計劃,根據學習進度適當調整。當初本來是想用兩個月的時間看完會計,稅法,經濟法,然后用一個半月的時間看完審計和財務成本管理,最后一個月總復習,后來考慮到時間問題,放棄了財務成本管理,只考了4科。
每天上午9點到12點,下午1點半到5點半,晚上7點到9點。每天學完后總結當天的學習進度,并安排第二天的學習計劃。
2.認真看書,聽課,做題
學習方法是,先看書,然后聽課,之后再做題。備考經驗是,因為時間有限不可能看好幾遍書,所以在看第一遍書的時候就看的很認真,做筆記,然后聽老師講課,掌握書中的重點,做題前再看一遍輔導書中總結的本章的重要知識點,然后再做題。
看書,聽課,做題這個過程就相當于看了好幾遍書了。做練習題的時候一定要弄懂每一道題,如果遇到問題可以通過網上答疑等方式及時解決。